13938814185
公告:
2021/06/01 點擊量:
1、銀保監會:發達經濟體寬松幅度前所未有導致財政風險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于5月29日-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在寬松的基調下分化加速,西方發達經濟體政策寬松幅度前所未有,決策的獨立性明顯下降,手段工具突破傳統底線,不但導致財政可持續風險,而且產生巨大外溢效應,推高全球債務規模,推升金融市場泡沫和通脹預期。在發達經濟體堅持低利率政策同時,近期一些新興經濟體也立即宣布加息,可能引起全球金融資產重新定價,甚至造成資產泡沫的破滅。
2、IMF總裁:開展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可使全球GDP每年提高0.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展現了重要的領導作用。IMF的研究表明,開展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實行碳定價,可以使全球GDP在未來15年內每年提高0.7%,同時還能創造數百萬就業機會。
3、IMF總裁:未來5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超過四分之一
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29日在參加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春季會議時稱,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上調到8.4%,這得益于中國凈出口的增強。“我們還預計,從現在到2026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超過四分之一。”
4、聯合國秘書長:呼吁七國集團停止資助煤炭產業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周六在國際金融論壇(IFF)春季會議上表示,想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必須確保凈零承諾有可靠的目標和時間表,需要有政府和國家的自主貢獻,以及企業和金融業的減排計劃。古特雷斯稱,這意味著將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轉向可再生能源,也意味著在國內外停止資助煤炭產業,并逐步淘汰煤炭的使用。
5、債務貨幣化 美國打算再次“收割”世界
當地時間28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出本屆政府的首個財政預算案,“標價”6萬億美元,預算赤字為1.84萬億美元。照這個花錢的規模,美國政府支出將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并帶來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影響。實際上,美國政府玩的是一套“債務貨幣化”的魔術,名詞解釋是這樣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又稱政府債務貨幣化,指以增發國債為核心的積極財政政策導致經濟體系中貨幣供量的增加。俗話說就是“印錢”。
6、美國放水6萬億,中日英等七國已拋售3216億美債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拜登近日公布的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萬億元)預算案,會讓美國已處于歷史高峰的國債再推向更高點,但尚未超過該國的財力范圍。在此情況下,美債的海外主要“債主”已經開始大舉拋售美債。據統計,2021年3月,日本、中國和英國等七大買家共計拋售了5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16億元)美債。
7、美國數據前瞻:就業報告引關注
未來一周,美國于周五公布的就業報告將是焦點。鑒于4月份的數據遠未達到預期,5月份的結果將更加關鍵。有研究人員認為,4月份低于預期是一次性現象,全美范圍持續重啟,將在5月份吸收多得多的美國人就業。
8、5月魔咒未現美股再創新高 美聯儲政策轉向或成隱憂
上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回落至40.6萬,連續第三周低于50萬關口,創2020年3月中旬以來最低水平。 上周美股迎來反彈,5月賣出的魔咒最終并未實現,投資者從經濟數據中看到了樂觀的復蘇前景,高于預期的通脹數據也沒有重現本月初市場的拋售行為。目前市場流動性充裕,上周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工具使用量一度突破4800億美元,從最近的表態看,越來越多的美聯儲官員正在為接下來有關縮減量化寬松的討論“埋伏筆”,機構認為政策轉向的時機選擇將成為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
9、美國交通部長:基礎設施談判"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周日表示,參議院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必須在6月7日之前就基礎設施制定明確的方向。無論是否有共和黨的支持,民主黨人都計劃在下個月制定一項全面的基礎設施計劃,以便在今年夏天通過一項法案。兩黨正在進行談判,但尚未就該計劃的內容和支付方式達成一致。
10、印度13億人僅3%完成疫苗接種
印度衛生部29日報告,印度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73790例,為45天以來最低水平。印度本月向所有18歲及以上人群開放新冠疫苗接種。盡管是全球疫苗生產大國,印度眼下仍無法滿足國內疫苗需求。印度超過13億人口中,迄今只有3%完成疫苗接種。
11、6月1日起馬來西亞將進入全面封鎖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5月29日報道,因馬來西亞總理府28日晚宣布,為更好防控疫情,從6月1日起,該國將進入為期14天的全面封鎖期,首都吉隆坡29日各大超市已人潮洶涌,搶購與囤貨潮再次出現。
國內財經
1、李克強出席第二屆全球綠色目標伙伴2030峰會
李克強建議:轉變思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各國疫后復蘇絕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發展的老路,要堅定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堅決抑制粗放型增長沖動。緊抓疫情催生的新業態、加速數字化轉型、激發發展新動能等新機遇,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政府網)
2、央行主管報紙:未來可能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視
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未來可能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視。一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二是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帶動美元走強。三是全球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和供給能力恢復。四是美國資產泡沫可能破裂,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若未來通脹持續超預期,聯儲很可能收緊貨幣政策,資金從新興市場大幅回流美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將面臨明顯貶值壓力,需要警惕。
3、盛松成:人民幣快速升值不可持續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當前人民幣過快升值有可能已經出現超調,未來看不可持續,也不符合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首先,美國經濟下半年有望出現全面反彈,美元或隨之走強。其次,人民幣匯率升值無法抵消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不能成為工具。再次,人民幣匯率超調是短期投機行為,不可持續。我國堅持對外開放,鼓勵長期資金投資,但要防止短期資金大量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削弱出口企業競爭力,擾亂我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施行。
4、5月制造業PMI數據將公布
5月31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5月制造業PMI數據。4月制造業、非制造業PMI指數分別較上月回落0.8、1.4個百分點。制造業PMI五大分項指數較上月均有所回落,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分別回落1.7、1.6個百分點,指向供需兩端擴張力度較3月有所弱化;從業人員指數回落0.5個百分點至49.6%;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0.1個百分點至48.3%。
5、專家:碳中和本身并非減碳目標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近日在京參加國際金融論壇2021 年春季會議時指出,未來碳定價在碳達峰和碳中和里可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明白碳中和本身并不是減碳的目標,而是綜合的目標,引領改革和面向未來的發展??紤]到中國現有的情況,不能急于求成地推進大幅度碳定價政策,但是要漸進有序推進碳定價政策。(國是直通車)
6、遼寧省第二批1598個新建項目集中開工
5月30日,遼寧省舉行第二批新建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本次集中開工新建項目1598個,總投資3698億元,涵蓋智能制造、數字經濟、城市更新、科技創新、能源、交通、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領域。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遼寧省公布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省常住人口數42591407人。15個地區中,人口超過500萬人的地區有2個,在300萬人至500萬人之間的地區有1個,在200萬人至300萬人之間的地區有6個,少于200萬人的地區有6個。其中,沈陽和大連兩地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為38.6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4個地市中,僅沈陽和大連兩市人口增加。
8、2021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集中簽約
5月29日,2021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暨項目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四川與國內外投資者簽約項目647個、簽約總額6475.57億元。本次活動共吸引700余家境內外知名企業、商協會和機構近千名嘉賓?;顒蝇F場,四川選取了26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1244億元,涉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養老健康、文體旅游等多個領域。
9、國內首個碳排放實時監測系統上線
據報道,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碳排放精準計量系統5月27日在江蘇正式上線,不僅第一次精準計量出了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實現了碳排放的實時監測。碳市場建設過程中,精準可靠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是碳交易的基礎。
10、深圳前4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9%
1-4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兩年平均增長3.3%。行業增長面擴大,全市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5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94.6%;26個行業兩年平均增速實現正增長。前4個月,深圳一般貿易進出口占總體的49.8%,對全市外貿增長貢獻率為51.5%;加工貿易自去年底恢復增長后,已連續6個月保持增勢,前4個月進出口2802.5億元,增長32.4%。
11、廣州:5月31日22時起,離穗需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決定暫時對離穗車輛和人員采取管理措施。通告稱,通過廣州轄區內機場、鐵路、公路客運站等站場離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轉旅客),須憑“健康碼”綠碼,并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因未能及時出具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無法按時出發的旅客可申請免費退改簽。本通告自2021年5月31日晚10時起實施,失效日期另行通知。
12、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對外骨干路網形成
29日,雄安新區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榮烏高速公路新線、京德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標志著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網全面形成。
證券期貨
1、證監會:從嚴從重從快打擊以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場操縱之實等惡性的違法違規行為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于5月29日-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出席并演講。李超表示,將深入貫徹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持續完善資本市場法治基礎,從嚴從重從快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以及以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場操縱之實等惡性的違法違規行為,讓做壞事之人付出沉痛代價。
2、A股上市銀行股權融資力度明顯加大
半年未至,A股上市銀行就已實施和計劃籌資超4100億元,超過2020年、2019年同期。據統計,2020年同期,上市銀行實施和計劃籌資4042.79億元;2019年同期,同一口徑統計規模為3897.36億元。一個顯著趨勢是,今年通過定增、配股進行股權融資的力度,比往年明顯加大,目前已實施和計劃規模接近千億元,幾乎為2020年同期3倍。
3、科創板上市公司破發占比不到10%
近日科創板破發現象頗受關注。據統計,從最新交易日(5月28日)來看,當前科創板僅有28家上市公司股價處于破發狀態,占比不到10%。機構人士認為,相比破發,更應關注科創板的“分化“現象,實際上超過40%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已翻倍(注:相較發行價),其中“5倍股”多達10余只。
4、本周合計解禁市值為490.65億元
Wind數據顯示,除將上市的新股外,下周將有34只個股面臨解禁,合計解禁量為44.52億股,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為490.65億元,較本周解禁市值1439.80億元環比減少65.92%。從解禁股情況來看,中泰證券、璞泰來、居然之家解禁市值超30億元。
5、首批公募REITs公開發售
5月31日,就要迎來首批公募REITs的公開發售。投資者參與公募REITs認購可以通過場外及場內兩種方式認購。通常而言,場外認購,就是跟普通公募基金認購一樣,通過基金公司直銷平臺、銀行、互聯網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認購。而場內認購,通常是通過證券公司的證券賬戶認購。
6、15只業績大增個股遭機構席位搶籌
自3月31日至5月30日期間的龍虎榜當中,368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其中208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狀態,機構凈賣出個股有160只。機構凈買入超過億元的個股達31只,凈買入前三名分別是云鋁股份、洋河股份、赤峰黃金,機構資金流入凈額分別是5.56億元、4.56億元、4.18億元。
7、A股全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
上周(5月24日至28日),A股市場持續活躍。同花順數據顯示,三大指數周內漲幅均超3%。兩融余額快速上行北向資金周內迎來高達468.14億元的巨幅凈買入,創歷史新高。資金活水正在加速流入A股市場,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歷此前震蕩后,A股市場風險正逐步釋放,投資情緒也有所回升。隨著未來國內及國際資本市場的聯動日益增強,中國資產國際化程度將提升,海外資金或進一步流入中國市場。
8、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或造成資產泡沫破滅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全球貨幣政策在寬松的基調下分化加速,西方發達經濟體政策寬松幅度前所未有,決策獨立性明顯下降,手段工具突破傳統底線,不但導致財政可持續風險,而且產生巨大外溢效應,推高全球債務規模,推升金融市場泡沫和通脹預期。在發達經濟體堅持低利率政策同時,近期一些新興經濟體也立即宣布加息,可能引起全球金融資產重新定價,甚至造成資產泡沫的破滅。
9、證監會:完善大宗商品期貨監管和風控制度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證監會將緊扣注冊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工程,堅持穩中求進,做好試點總結評估和改進優化,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規則,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積極創造條件,并以注冊制為牽引,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信息披露以及促進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強化監管和風險防范,加強投資者保護等一系列關鍵制度持續優化,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完善債券市場基礎制度,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落地,配合推動期貨法出臺,完善大宗商品期貨監管和風控制度,為穩價保供積極貢獻力量。
,雙休日,河北唐山部分普碳方坯出廠價格累計上漲200元(周六漲100元,周日漲100元)至5000元,周環比上漲80元;受周五夜盤期貨反彈刺激,國內在營業市場建筑鋼價多有拉升,其中,西北、華北、華東區域部分鋼廠相繼推漲,市場價格更加混亂。
2、經參:監管持續發力 大宗商品市場格局生變
5月以來,隨著中央層面多次喊話,以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相繼約談、發聲,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調。據了解,“大漲大跌”之下,終端成本傳導分化,一些下游企業停產觀望意愿強烈。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未來將向供需基本面傾斜,整體有望趨于穩定。
3、鋼鐵產能置換實施新辦法將正式實施
按照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安排,工信部對原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進行修訂,出臺了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施行將對我國鋼鐵行業的市場預期,以及鋼材現貨、期貨市場價格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4、中國造船新訂單量榮登全球榜首
近日全球市場調研機構克拉克森公布今年4月份的全球造船業數據,中方船企承接訂單164萬修正噸,排名世界第一。這也是從去年7月份開始,中企單月承接訂單第一次超過韓國。截至目前,船東對新造船的興趣有增無減,對運價的樂觀預期給新造船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訂單。更新需求方面,從2023年開始逐漸進入更新需求持續上行時期,長度或將達到10年,此輪疫情影響將加速上行周期的到來。
5、前4月我國進口鐵礦石數量增長6.7%,金額增長82.1%
據海關總署公開的信息,今年1到4月份,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數量為38197.5萬噸,同比增長6.7%,支付的金額上漲至593.918億美元,同比大增82.1%。澳大利亞、巴西、南非、印度、烏克蘭仍是我國鐵礦石進口的前五大渠道。其中,澳大利亞已連續多年都是我國鐵礦石進口的最大渠道——進口鐵礦石中的60%至70%來自澳大利亞。
6、5月份華東地區水泥價格先漲后跌
進入5月份,上旬需求尚可,水泥行情小幅上漲,中下旬華東各地天氣情況不一,部分地區存在陰雨天氣,水泥需求下滑,安徽多地水泥價格出現小幅下跌,幅度10-20元/噸,多以低標為主。六月初水泥市場需求下滑,屆時水泥價格或將再次出現小幅下跌。